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Categorized |
2016美琴選舉政見-教育篇
1.1.推動花東華語教學中心
學習華語是全球的教育趨勢,每年都有無數的學生到中國學習中文。雖然中文也是我國的官方語言,但在這塊全球華語教學的市場上,願意選擇來我國學習中文的留學生,是較少的。就教育部統計,民國103學年度來台就讀華語文的外國學生為15,526人;相較於98學年度的11,612人,大幅成長了3成多。雖然人數正逐年成長,但,若政府做好更具願景的規劃,台灣是可以成為外籍留學生學習中文的首選國家。
語言教育對國人而言,是一種責任與義務,它協助國人溝通與了解歷史與文化,提升素質與水準;但,語言教育對外國人而言,它是一種產業,可以帶動地方的經濟、促進國際間的文化交流。
就經濟面來看,留學生的食、衣、住、行、育、樂通通與地方的產業相關,他們是「長期」的觀光客,協助地方經濟的穩定發展。就文化面而言,外籍學生與我國學生在生活上的互動,可以促進國與國之間的青年文化交流,甚至還可以推展國際志工服務。就國際政治面而言,語言在哪裡學,人便會與該地建立深厚的情感。來台學習中文的外籍學生,日後有很大的機會可以為我國發聲,增加國際對台灣的友善度,成為國際競爭的軟實力。
雖然台灣國土面積不大,但是文化卻相當多元。從這個角度看來,我們可以依城市、地方文化的差異性來發展出具有在地特色的語言中心。例如,喜歡都會生活的留學生可以選擇台北、高雄等都會區,喜歡地方歷史文化的,可以選擇台南、嘉義等地。當然,全世界還有很多人是愛好大自然的,此時,花東就是最棒的選擇。
我國各大學的華語文教學中心,都已有完善的教學系統,現在缺乏的是能進行統籌管理、與國際行銷的機構。昔日我們都認為,教學工作應歸屬於教育部來管轄,不過對國際語言教學來說,它還需要諸如外交部、觀光局的協助,甚至留學生入境後,也需相關單位進行有效管理。華語教學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需要跨部會合作才能促成的新興產業。
1.2.拉孩子一把 偏鄉教育
我們都相信教育是孩子的未來。然而在台灣,孩子的教育資源,存在著很大的城鄉差距。我們經常聽到都會的家長擔心孩子的競爭力,小孩從小面臨外語學習,以及各種才藝的補習班、安親班抉擇與龐大的支出壓力。但是,在台灣很多其他的角落,學童的選項並沒有這麼多,他們面臨的是另外一種成長與教育需求。
台灣教育的城鄉落差,不只是農村常見的貧窮與資源不足的問題,在很多其他的面向也可以觀察到。
例如,都會區人口集中,少子化雖然是普遍的現象。但是多數的小孩都能在一定的學區範圍內就讀,且跟許多其他同年齡的小孩在團體中一起學習成長。但是,在台灣許多農村地區,少子化加上青壯人口外流,讓很多學校一個年級的學生是個位數。全校學生人數不到50人的中小學,比例以花蓮最高。除了跟其他同年紀小孩互動減少,也衍伸了是否要開發特色教育,或是併校以及遠距通勤上學,甚至是小小年紀就要離開家裡住校的問題。
此外,偏鄉工作機會有限,許多家長只好到外地就業,將孩子留給其他親人照顧。有小學校長告訴美琴,他們全校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小孩,是跟父母居住的。也就是說,孩子成長過程很重要的家庭結構面臨很大的調整。當然,
有些孩子隔代教養還是備受其他親人的關愛與照顧,但也有很多孩子並未獲得家中該有的照顧。無論是學業或個人品格和價值觀的養成,在離開校門口後,是沒有大人在關心的。
面對這問題,課後輔導,成為彌補家庭教育不足的重要關鍵。政府的許多提案,如「夜光天使計劃」都立意良善,利用課後輔導,來對偏鄉學童進行學業加強或是提供更多元的學習資源。不過,我們也要重視這些計畫的永續性,這樣才能縮短城鄉之間的教育資源落差。
也有很多民間團體,提供資源協助偏鄉的孩子,如提供課後陪讀或輔導的空間和可以功課的書桌,大學志工陪同寫功課,部落廚房提供晚餐等,很多孩子因而受惠。
台灣很多人有農村的兒時成長記憶。在過去,可以在農田間,在大自然中自信快樂長大的孩子有很多。但是近年來,因為社會結構的變遷,讓偏鄉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關懷與教育資源,相較於都會區,產生很大的落差。學校公部門、家庭與社會資源三個面向都很重要,需要產生互補與連結,以確保台灣無論哪個角落的孩子,都能快樂學習、平安成長。
This post was written by:
Adii Rockstar - who has written 18 posts on Gazette Edition.
In this space you can include a little "About the Author" section to inform your readers about the author's background and specific niches. It doesn't have to be long, but it doesn't need to be short either. Nice little feature to Gazette this, isn't it?